“深秋荷苑,一品书香”——建艺院心里朋辈互助会宣传部读书分享会
10月28日,建艺院心里朋辈互助会新闻宣传部的干事们在南校区荷花池开展了读书分享会活动。伴着温暖的阳光、微佛的秋风、荷叶与泥塘的清香,干事们带上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彼此分享,一同感受“书味”生活。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引发出人生沧桑感”是姚佳昕同学推荐的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自序中的一句话。余先生谈到报纸上说他写书写得轻松潇洒,但他并不这样认为。余先生觉得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或与正如余先生在<<废墟>>中所说废墟是另一种美,他不会因为破败被人所遗忘,而会以一种独特的形式重新绽放光芒。对于我们也是如此,不完满才是最好的人生。

“他们在时间里迷了路,他们为失去了的世界哭泣。”来自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蓝狗的眼睛》短篇小说集。马尔克斯先生在这本短篇集里所营造的绮丽繁复与暧昧不明,永恒的死亡、孤独与恐惧,恣意流淌的意识流,不依托于情节与冲突,甚至在人物的塑造上也有点漫不经心。满纸的鬼影幢幢鬼气森森,常常消弭了真实与幻想、活着与死亡的界限,如暗夜幽灵的呓语,如一场永远也无法醒来的梦。细算时间,此书收录的小说正是马尔克斯先生20-28岁所写,可能他是一种迷茫追求的状态,可看完此书的你却会豁然开朗,大师作品的意义溢于言表。
“生命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的袍子,缘却又是对相爱的人的极大讽刺与愚弄”很好的诠释了张爱玲的《半生缘》中的悲。 张爱玲,这个文坛小女子用她一贯的冷色调勾画出3对男女的爱“缘”,是孽缘?还是无缘?她那细腻的笔法,冷淡的字句,将骨子里的苍凉贯穿整部小说,以一贯的悲剧结束了这一切的爱恨情愁。 有缘相见,无缘结果,有情人在时间的海洋内未曾冲淡彼此的爱,而是选择了尘封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生命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也许,生命本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的袍子吧。

李沐一同学分享的是英国戏剧家、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也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该作于1890年7月美国《利平考特》杂志上开始连载,并于次年出版单行本。王尔德笔下的道林·格雷有青春,有美貌,有财富,有地位,可以说他是集世人追求之大全。但当这一切成为永恒,让你不付出任何代价就纵横青春,结果会是怎样?道林·格雷最终以其真实的丑陋衰老的面目离去。时间是公正的,他不会遗漏掉你的任何痕迹,与我们不同的仅仅是时间将印记刻在他的灵魂上,而不是脸上。
“我的存在便是惊讶的事层出不穷,这就是人生。”是董伟同学分享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读泰戈尔的诗,能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在俗世中脱胎换骨的超然,庆幸自己在喧闹的城市中寻找到一角宁静。飞鸟带给我们的,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是一种爱与美交织的智慧,是一个真实而清新亮丽的梦。正如《飞鸟集》的结束语:"我相信你的爱。"生活的苦恼,冲不掉我们对爱的追求;城市的喧闹,淹不去我们对爱的赞美。岁月的沧桑,或许会吞噬我们的青春,但我心中的爱永不老。
秋风萧瑟落叶泛黄,草木摇落露雨为霜。让我们在这美好秋日中与书为伴,无限畅游。
撰稿人:董伟
摄影:李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