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上午10点至下午6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熊卫教授来我校做本年度第3期督导,这也是继2016年专家督导以来的第28次精神分析案例督导,中南大学心理中心全体专职心理老师及部分辅导员与兼职心理咨询师共26人参加了本次督导。

熊教授通过对3个案例的诠释,从精神分析角度对抑郁症、青少年咨询以及需要危机干预的来访者如何展开工作进行了心理动力学的解读。

来访者如果是青少年,我们常常需要和家庭结成工作联盟,获得家庭的支持,为孩子的成长形成一个系统的力量,这样青少年的咨询才能更加有效果,否则青少年放假会到家中,旧有的互动模式就会冲击掉好不容易在咨询室中获得的成果,让咨询师产生无力无助的挫败感;另外,当我们在来访者处于危机状态时,尤其是咨询经历严重丧失的来访者时,必须在保证来访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去做工作,这也需要形成一个支持系统,比如对于需要服药的来访者,必须纳入医生这个团队;在学习方面,需要辅导员班导师的关注;在情绪调控和心理调节层面,需要咨询师定期的与其面询;在生活层面,需要家长和朋辈的支持与关爱;对于自恋受损的来访者,我们要承载其对于理想化自体客体的移情,在情绪感受方面去镜映到他。咨询师只有掌握足够的理论,结合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有一定的心智化能力,去抱持、理解来访者,但又要守住边界,保持在咨询师的位置上,才能真正的做到自体的重建与疗愈。

一天的督导下来,咨询师和辅导员老师都觉得思维被打开,感觉油料更多实际操作的套路,也感觉到更加了解了人性的多元化,在理解来访者和周围人的精神世界方面有了更多的接纳;
参与工作坊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认为自己需要在哲学和人文的层面上多一些沉淀,才能拓展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为以后做好助人自助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基。大家也纷纷表示,经过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历时3年多的专家督导,自己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上走的更加的踏实,也更加的有效,希望以后督导一直坚持做下去,成为我们的常规化与品牌化项目。
报道人:姜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