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白驹过隙,本次的心理育人技能培训班已然来到最后一天。在前两天的学习中,新进辅导员们在中南大学心理健康中心老师们的引领下,对心理育人的理论和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熊燕老师在上午及晚上,分别以“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和“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简介”为主题,来进行授课讲解。
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在多项文件中已明确要求,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项工作的保证能够维护学生的生命权和学生的安全稳定,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最低要求。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心理层面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所以将危机称之为心理危机,其包括三个要素:第一,遭遇了对其心理有重大影响的负性生活事件;第二,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内心很痛苦;第三,个体的应对资源不足或应对策略不当导致应对失效。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在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上都是有所表现的。
作为辅导员,在学生因心理危机而产生应激反应时,我们应认识到应激反应是异常状态下的正常反应,且每个人的应激反应有所不同,要多去倾听、交流和进行了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感受从而进行引导。紧接着,熊老师介绍了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的主要表现,并分别阐述了其导致自杀的原因,还讲解了个体的自杀风险评估的4P模式,即痛苦的心理值有多大,是否有自杀的计划,既往是否有过自杀企图和附加情况,四个方面来对学生当前的自杀风险进行评估。
在干预策略方面,熊老师介绍了心理危机干预基本原则:自力更生、解决问题、理解危机、稳定化和快速干预。并建议可以从内层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维护意识和求助意识;从外层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级心理专干、班级朋辈心理委员、寝室朋辈信息员的四级防护体系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掌握,且可以采取普查制度、排查制度、访谈制度和家校联系制度来加以完善。课程最后,熊老师还针对如何应对并帮助一个想要自杀的人、如何应对正在实施的自杀行为等情况给出详细建议,告知大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联系方式和地址,欢迎各位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相应问题时能够来此寻求帮助。
在晚上“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简介”的课程中,熊燕老师首先抛出问题,让大家根据前后排分为讨论小组,共同探讨团辅活动的内涵及优势。各组辅导员都投入到了激烈的讨论中,运用自己组织参与团辅活动的经验发表看法。随后,分别有几位辅导员表示团辅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团体凝聚力、加强朋辈之间的交流,也让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熊老师对大家的回答表示肯定,并补充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含义,指出其是一种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团体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然、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达成某个主题的自我心理成长的助人过程。
熊老师强调,团体辅导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引领学生自我探索,需要以学生的互助、自助为机制激化学生去体验和感悟。这种模式有优势也有局限性,优势在于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让那些以为只有自己独有这种感受的个体发现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看法和感受,增强其归属感等。而局限性则是在这过程中,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某些人隐私无意泄漏造成不便等。
紧接着,熊老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让大家进行探讨——团体辅导中领导者所扮演的角色。在几位辅导员发言和熊老师补充后,大家共总结出了六种角色:发动者、激励者、协调者、诊断者、气氛营造者、规则执行者。随后,熊老师还介绍了团体辅导组团、破冰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的四个工作步骤,并指出团体方案的设计需要满足合理性、目标明确、操作可行、有发展性、可评估等要求,才能保证整个活动的成功进行。
在所有课程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结业考试,运用这三天的所学所思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许多辅导员纷纷表示在这次培训中受益匪浅,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今后心理育人的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更多力量。
图:张健 胡慧楠 彭仕亨
文:粉末冶金研究院 彭仕亨